金融新闻网--金融行业的财经类权威网站!

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

盖世汽车研究院:车手联动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舱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夏冰 发布时间:2024-09-18 13:29   阅读量:17069   

截至2023年底,国内智能座舱渗透率已经突破60%,同时在整车30万以下的车企,它对智能座舱的渗透率相比2022年有比较明显的上升,未来随着整车成本的下探,年轻用户群体的增加,国内智能座舱的渗透率会有进一步提升。

2024年3月11日,在智能车机数字生态大会上,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监张志文表示,过去整车和手机分属于不同的赛道,一个是传统制造业,一个是消费电子。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两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开始出现相互融合发展。未来手机不仅仅是数据接口,同时还将围绕着手机自身传感器、算力,围绕汽车为中心做硬件和交互层的融合,能够更好实现人车交互的生态发展。

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监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智能座舱发展现状

2023年中国汽车学会给出了智能座舱的定义,它指的是搭载先进的软硬件系统,具备人机交互、网联服务和场景拓展等三大综合能力,为车内驾乘人员提供安全、愉悦、高效等综合体验的第三移动空间。根据标准,智能座舱被划分为L0-L4不同等级,目前大多数车辆处于L2级,能够在舱内外部分场景下主动感知和执行任务。

图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预计到2025年,智能座舱将实现L3级,能够全面感知座舱内的各种场景。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用户将智能座舱视为购车的核心关键要素,同时有六成的用户愿意为座舱内的功能付费,这将对智能座舱的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整体来看,用户对于车机芯片、语音识别、车联网等功能的关注度较高。年轻用户,特别是90、95后,对高互动性和娱乐性强的功能更感兴趣。

近年来,许多车企将座舱功能作为新车的主要卖点之,在这些功能中,一些实用性较高且日常使用率较高的功能包括全场景的语音交互和手机APP的远程控制。然而,也有一些功能的使用率相对较低,仅仅作为卖点存在,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体验可能不佳。在影音娱乐和交互领域,车企布局的功能相对丰富。在传统部件方面,他们也在做更智能化的升级,例如UWB智能钥匙,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围绕座舱功能进行差异化打造。

截至2023年底,国内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已经突破60%,特别是在30万以下的车型中,其渗透率有明显提升。未来随着成本的降低和年轻用户群体的增加,智能座舱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座舱内的核心功能包括中控屏、语音交互和车联网。中控屏的渗透率已经超过90%,它在过去只是用于导航和娱乐界面,但未来可能会在车手联动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开发。

智能车机市场分析

另外,座舱显示屏的发展也在向极简式单屏或更豪华科技的多屏方向发展,中控屏车机成为座舱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短期趋势来看,大屏多屏依然是当前车企打造智能座舱的重要方案。目前液晶仪表尺寸主要集中在在10英寸以上,中控屏尺寸在12-16英寸之间的占比较大,约占42%左右。从一屏到多屏的布局趋势可以在相关数据中观察到,与2022年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

图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过去,汽车和手机分属于不同的领域,然而,随着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浪潮,这两个领域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开始出现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吉利、华为、小米、蔚来等企业都在布局车载系统和汽车制造业务。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通过同一套操作系统作为底层操作系统,能够适配不同的终端设备。尤其是前三家企业,除了在手机领域有所表现,还涉及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多种终端设备的适配。

过去传统的车载互联主要采用单向映射模式。早期的Carplay、CarLife、Android Auto等系统主要通过车载端对车机进行单向控制,车载智能座舱的APP生态可能并不丰富,需要手机作为额外的辅助。在过去两年中,车载互联技术路线更多地出现了双向控制的趋势。例如,2023年下半年推出的CarLife的增强版以及魅族、小米等公司提出了共享手机端和车机端算力的概念。魅族还提出了手机作为智能汽车的第六域概念,旨在实现手机和车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手机映射功能的市场表现来看,2023年手机映射功能的渗透率相比2022年略有提升,在价格在10万以上的车型中,其渗透率都超过了50%。同时,CarLife和Carplay两个系统的渗透率相对较高,但为了让不同手机用户都能体验到映射功能,车企可能会在同一款车上配备不同的车机映射系统,以支持安卓和苹果手机。

从手机APP的远程控制市场情况来看,相比映射市场,远程控制功能的渗透率提升更为迅速,2023年已经超过了60%左右。其中,车辆监控、远程控制和服务预约等功能的渗透率较高。在手机映射方面,海外豪华品牌对车机映射功能的依赖程度较高,而自主品牌由于自身智能化发展领先,其车机内APP生态系统较为完善,因此对手机映射功能的依赖较小。同时,在远程控制方面,自主品牌的渗透率远高于海外外资品牌和一些豪华品牌。

近年来,车企对座舱内核心软硬件技术开始了深入布局,涉及从上层的语音识别和算法,到中间件和底层操作系统,甚至到域控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这种布局既有助于控制整车成本,又能够让车企进行自研算法,从而针对用户的使用场景进行个性化开发,提升用户在用车过程中的体验。

未来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车机与手机的跨场景互联将成为重要趋势。手机不仅仅是数据接口,还将围绕手机自身的传感器和算力,以及围绕汽车的硬件进行融合,实现人车之间更加智能的互动和连接。例如,随着手机系统的上车,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人车交互、共联和互联的生态发展。

此外,GPT等大模型的上车也为智能座舱带来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目前,GPT上车应用的领域相对较窄,主要偏向娱乐功能,如生成图画或与车机进行交流。但未来,GPT上车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实现车控功能,例如提供城市导航、推荐餐厅等服务。随着EE架构不断向集中化方向迭代升级,用一个中央计算平台控制整车成为趋势,未来融合各操作系统为一体的整车OS成为各车企目标。许多主机厂正在自研操作系统,以缩短开发周期并建立持续迭代升级的生态系统。

图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未来智能座舱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良好的商业模式可以促使行业实现更加长久的发展。当前,座舱内的商业模式除了一些厂家提供的OTA付费模式外,许多企业也在针对座舱内的内容生态做更多的布局。随着未来车机将会提供各种不同的APP供用户选择,基于这些APP可以衍生出一些收费的功能。此外,车机作为继手机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数据收集终端,这些数据也可以衍生出一些额外的服务,例如特斯拉提供的UBI车险和虚拟司机等。

未来,整个汽车领域的商业模式将不再局限于前端,而是会触及到用户整个汽车生命周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这意味着车企和相关供应商将可以通过汽车的销售、使用、维护等各个阶段为用户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取收益,这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将使汽车产业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中国金融新闻网
    mangren
    680

    金融要闻

    三亚提高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标

  • 报告称,2024年第二季度上海市消费者购房意
  • 台风华东二连击!“普拉桑”预计明晚进入东海
  • 台风过后,杨浦“菜篮子”稳稳当当
  • 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老区行丨从贫困闭塞之地
  • 一碗“广宁云吞”擦亮“中国厨师之乡”招牌解海
  • 2024年大兴区龙河凤河文化季:传统佳节与特
  • 银行业界

    资讯排行

    ad45
    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by2021 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