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闻网--金融行业的财经类权威网站!

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

日系车企抱团“取暖”,丰田、斯巴鲁、马自达榨干内燃机“价值”?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叶子琪 发布时间:2024-06-12 06:00   阅读量:10702   

无论是去年的东京车展,抑或今年的北京车展,日系在电动化上的布局稍显迟缓,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纯电新车,更多是以纯电概念车作为“先锋”。然而,瞬息万变的市场,加上自主品牌出海步伐加快,“如何加速电动化”开始成为日系品牌的必答题。

近日,有消息称,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马自达汽车和斯巴鲁汽车三家车企举办“多路径技术说明会”,宣布将联手共同研发下一代发动机。

时代落幕,内燃机沦为增程器

不可否认,在电机当道的时代,曾经需要V10、V12发动机才能实现的加速性能,现在轻松被两台高转速电机所替代,性能趋于平民化。当性能不再强势,关注发动机迭代升级的用户,也日渐稀少。

早前,有消息传出,大众预计会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发布的新车上,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然而,与小米超级电机V8s铺天盖地的消息相比,有关大众EA888 Evo5的传播信息极为稀少。

可见,过去辉煌的内燃机时代,开始落下帷幕。

对于丰田、大众等传统车企而言,打击之大难以想象。

当然,结合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仍需时间,内燃机依旧有市场,如增程器等。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共销售1303万台,其中带有内燃机的插混车型、增程车型共销售391万台。

众所周知,丰田、斯巴鲁、马自达在内燃机上多有建树,比如说丰田阿特金森发动机、斯巴鲁水平对置发动机、马自达转子发动机等。

那么丰田、斯巴鲁、马自达三家车企是否同样会将内燃机的发展重心侧向插混,以求加速电动化?

挖掘最后价值,日系的坚守

据声明内容显示,三家车企均表示将利用各自技术的积累,使内燃机能够与电子燃料和生物燃料等替代燃料兼容,包括液态氢、合成燃料、生物燃料。

丰田社长佐藤恒治表示:“要创造未来,首先应表明方向和计划付出的努力,所以我们今天聚在这里开了这个会。携手宣言要‘一汽创造内燃机的未来’。现在内燃机不能只是保持原样,而是必须改变。”

与此同时,马自达透露,其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转子发动机正被改造成适配电动汽车的形态。

显然,日系车企已经意识到电动化是大势所趋,但是“ALL IN”纯电对他们来说并非最佳选项。根本原因在于,日系品牌在内燃机上仍占据诸多核心技术,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存在,有望让日本车企持续保持领先。

现如今,纯电动汽车的到来,将会令其技术优势在一夜之间全部抹平。更为关键的是,日系车企很有可能无法收回过去长期投入的巨额“成本”。

相比之下,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不仅能分摊研发成本,而且还可以为纯电车型争取发展时间。简而言之,对于电动化的发展趋势,日本汽车在思想上是承认了,但想要在行动上提速却极为困难。

除了能够为车企产品布局、研发争取时间以外,也是在为羸弱的日本供应链争取转型缓冲时间。对此,斯巴鲁的大绮笃表示:“无论是整车制造商,还是供应链全体成员,以及汽车产业界伙伴,不让任何人掉队。”

技术多样化,国外车企窘境

结合近几年全球各大车企的举动来看,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劲攻势,纷纷重拾内燃机。从去年至今,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福特等国际巨头在内,先后推迟全面电动化时间,甚至不乏车企还计划推出搭载全新内燃机的车型。

至此,不少人甚至开始质疑自主品牌的技术路线,形成“只有自主品牌专注电动化转型”的错觉。事实上,重拾内燃机的背后,更多的是车企的无可奈何,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产业链上,自主品牌都掌握着极大的话语权。

从某种程度来看,国外车企想要造好纯电动车,很难绕开中国的供应链。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日系车企为例,即使强行推动全面电动化,产品在竞争力上也难以媲美自主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电动化以外,国内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也在提速。反观国外车企,如大众、丰田等在这方面仍是待补齐的“短板”。所以,优化发动机技术、新能源技术多样化......,这一系列的策略更像是在电动化时代下,遮掩丰田等一众车企窘境的“遮羞布”。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中国金融新闻网
    mangren
    680

    金融要闻

    百万现金补贴、千份非遗老字号

  • 2024上海老博会13日开幕,450家品牌参
  • 澜起科技发布全新第六代津逮reg;能效核CP
  • 多元变现模式助力喜马拉雅IPO,目前已形成四
  • 蔚来一季度财报分析:挑战与机遇并存
  • 开出减损降本的中国“粮”方
  • 恒瑞医药获评双榜荣誉,展现创新药领域卓越实力
  • 银行业界

    资讯排行

    ad45
    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by2021 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