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掀起下乡热潮,不仅为乡村地区人民群众出行务工、求学就医等提供便利,也为乡村地区的农资进村到户、农产下山出乡带来了便捷,更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增量市场,有着一举多得的可喜效果。
要继续巩固和发展这一战果,当前还需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的充换电设施,确保新能源汽车不仅能跑得快,更能充得快、花费少、效益好、效率高。对于农产收购、农资运输、乡村观光、村民出行等场景而言,充电站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乡热潮持续升温的重要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乡村巨大市场消费热情的快速释放。
在笔者看来,农村的充换电设施与农村的公路设施类似,带有强烈的公共属性,且需相互配套。虽然此类公共设施前期投入较大,但是一旦形成固定资产后,可产生积极、持续、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仍需加大建设力度。可喜的是,相关部门已经在行动。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首次提出“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对于充换电设施下乡,不能简单认为是“一根快速充电桩的下乡”,而应当是“一整套快速充换电解决方案的下乡”。
接下来,如何让新能源汽车下乡热度持续走高,为乡村经济振兴形成强大助力?笔者认为,需在多方协同和努力下,进一步稳妥加强充换电设施建设。若要达到供需适配,应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硬件建设、管理运营等诸多方面细节处发力,共同形成向前奔跑的合力。
在需求调研环节,建议选择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东部、中部、西部等乡村地区,进行选点调研,走访了解其充换电的真实需求,摸底需求规模,掌握需求特征,特别应了解需求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在规划各地充换电设施的阶段,既要避免出现相对富裕地区建设过剩的风险,又要避免边远后进地区建设不足的问题,更要准确把握需求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规律,提前科学预判未来需求的增长趋势。
在方案设计环节中,以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核心,以充换电产业链关键企业为抓手,鼓励输变电企业、电池企业、先进储能企业跟进参与,发挥各自特长。依照各地不同的充换电需求,企业还应联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攻关,形成一批高效安全、简便易行、灵活经济的充换电解决方案,应覆盖固定充换电、可移动充换电、紧急救援等不同使用场景,并在关键节点上形成专利保护和行业标准,进而形成产业链对内对外的综合竞争力之一。
在硬件建设和管理运营过程中,应依据各地乡村的具体特点和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选择合适自身的方案稳步推进。在执行过程中,不仅要在关键节点上设立考核指标,更要广开言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及时反馈,形成既有社会监督,又有用户反馈,更有管理创新的良好格局。考虑到充换电设施建设周期、资金需求和投资回收过程等客观因素,可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银行提供配套资金,地方出台具体招商引资政策。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