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政策环境利好、技术取得进步、产量整体增长,叠加行业下游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集成电路需求愈发旺盛,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持续增长。随着新能源车带动汽车电子放量,半导体行业2023年下半年或迎复苏。
一、新基建产业链解析
新基建是与传统基建相对应,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支撑的具有乘数效应的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
“新基建”包括7大产业方向: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
“新基建”将会构建支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基础网络,给中国的新经济带来巨大的加速度,同时也会带动形成短期及长期的经济增长点。根据研究机构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七大领域(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
二、多因素推动下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3年国产化发展仍然是半导体产业主线
1、多因素推动下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经济政策环境利好、技术取得进步、产量整体增长,叠加行业下游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集成电路需求愈发旺盛,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持续增长,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额约为2158.5亿元;到2021年其销售额便增长至了10458.3亿元。增速方面,从2013年到2021年其销售额同比增速均维持在15%以上,其在2017年其同比增速甚至高达24.8%。
2、2023年国产化发展仍然是半导体产业主线
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市场规模约为513亿美元;根据SEMI关于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的预测,全球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市场规模将在2022—2024年分别达到542.7、456、535.8亿美元。半导体零部件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中国的半导体零部件自给率不足10%,也意味着国产发展的空间广阔。
半导体设备增长的逻辑与之类似,该环节包括硅片制造设备、前道晶圆制造设备和后道封装测试设备。根据SEMI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1025亿美元,预计2022—2024年将分别达到1085.4、912、1071.6亿美元。全球半导体设备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中国半导体设备整体国产化率不足20%,仍有待提高。
新基建产业链重大受益领域:芯片半导体
半导体行业2023年展望: 新能源车带动汽车电子放量,半导体行业2023年下半年或迎复苏。就目前几大热门的下游行业来看,分别以消费电子、通信、工业、汽车等领域为例,消费电子的疲软是造成这波下行的主要原因,而其所占比重之大,也意味着行业复苏取决于消费电子的复苏。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自2022年第三季度起,相关库存开始恢复到健康水平。目前来看,行业普遍认为消费电子的复苏拐点将在2023年下半年到来。机构方面也将复苏拐点瞄准在明年下半年。IDC此前预计,市场复苏时间为明年。虽然预期没有改变,但考虑到第三季度的市场趋势,IDC将时期推迟,认为复苏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显示。此外,工业控制领域的需求相对稳健。以主要面向工业、通信等长周期需求为主的FPGA芯片来看,相关企业均表示,2022年的销售较为稳定,并未受到消费电子市场的影响。
在汽车领域,相比于此前汽车电子大量缺货的情况,2022年已明显好转,从多家芯片企业来看,这是过去一年增长最大的亮点。一个现实的情况是,该领域的增长还未能抵消消费电子领域的下滑。展望2023年,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渗透率提升,该部分的增长贡献将加大。
管世朋(证书号A0380621040001)简介:
多年证券从事经验,完整经历牛熊转换,曾长期担任浙江经济广播电台《财富晚高峰》《财经早八点》《创投英雄会》栏目特邀嘉宾,对市场主流方向感知敏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