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闻网--金融行业的财经类权威网站!

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金融要闻>

“抛储”效果不及预期油价走势存悬念

来源:中国网 作者:安靖 发布时间:2021-11-26 23:05

最近几个月,大部分商品期货价格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而原油价格则不跌反涨尽管多个石油消费国联合抛储压价,但国际油价仍呈现震荡态势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抛储效果不及预期,市场观望情绪较浓,接下来重点关注下周欧佩克+的会议结果,其将主导短期油价运行方向

“抛储”效果不及预期油价走势存悬念

油价表现坚挺

文华财经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国内大宗商品指数累计下跌10.42%,国际市场上,多个金属及农产品期货价格也出现了震荡回调的走势,而原油则表现坚挺,四季度以来美国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累计上涨了4.06%。

本周二,在欧佩克+拒绝增产后,美国宣布抛售5000万桶石油储备,并将联合多个石油消费大国共同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但国际油价不跌反涨。

方正中期期货投资咨询部石油化工组组长隋晓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美国联合多国释放原油储备反映了当下高油价已经损及石油消费国的利益一方面,油价的持续上行令石油需求增长受到一定抑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人均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国家,油价的上涨大幅增加了居民消费支出,令一些家庭及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油价的持续上行引发通胀水平的上升,令全球多国经济面临滞胀风险

布伦特原油价格持续在80美元/桶上方,能源价格高企推升通胀和居民生活成本南华期货能化分析师刘顺昌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除了高油价带来的通胀对于石油消费国经济增长形成挑战,分析人士认为,产油国不愿意配合增产也是美国联合多国抛储的主要原因。

在欧佩克+坚持温和增产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采取措施抑制油价,油价当前仍保持高位,不排除美国后续将采取更多措施刘顺昌分析,该举动也反映出美国抑制油价的紧迫性

市场观望情绪较浓

市场人士表示,尽管油价不跌反涨,但调控措施并非全然无效。

此次美国联合多个石油消费国抛储的消息一度令油价短线下跌了10%左右,而在抛储消息落地后,市场认为利空出尽,随后便展开了反弹隋晓影表示,不过,从美国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盘面走势看,最近两个交易日,油价总体处于偏空震荡格局

就本次抛储效果而言,华泰期货原油研究员潘翔认为,效果还有待观察,本次抛储不管从力度,节奏还是品种上均不及市场预期,油价在抛储落地后不跌反涨也说明了市场的观望情绪。

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共进行了7次抛储,且多数因为战争以及极端天气历史上,抛储后油价跌幅大多数在20%左右,但未曾出现因油价上涨而进行抛储的情况隋晓影说

从技术面看,刘顺昌分析:原油市场的关键指标——近远月价差在美国释放原油储备后大幅下滑,反映市场对未来原油供需基本面预期相对转弱,油价和近远月价差背离在此种情况下,油价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

供需格局将转变

从产业层面看,业内人士认为,原油市场基本面将会由供不应求逐步向供过于求格局转换。

库存变化是观察未来油价走势的一个重要指标隋晓影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原油市场仍会维持去库存情况原油市场的短期逻辑在于供应端的博弈,美国联合多个石油消费国抛储后,市场关注欧佩克+会如何应对若下周欧佩克+会议调整增产计划,将对盘面形成利多提振,否则会利空油价从投资角度来看,她建议利用期权工具做多原油波动率

从平衡表上看,四季度原油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阶段,但供需差较三季度有所收窄目前库存处于历史同期低位,短期油价下行空间有限潘翔预计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国际能源署在最新原油展望中预期,明年一季度全球原油市场将开始出现供过于求情况,主要原因是供应端欧佩克+将继续增产以及美国原油产量可能超预期。

刘顺昌认为,后市油价大概率高位见顶回落,主要推动因素有全球原油平衡表逐步走向宽松,美国政府的政策干预,通胀持续超预期引发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以及美元流动性收紧推动美元指数持续大涨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中国金融新闻网
    mangren
    680

    金融要闻

    精彩公益发声:天猫动物品牌保

  • 四川达古冰川首次发现荒漠猫:护珍稀动物成果显
  • 壹大夫益生菌片好不好
  • 首套百兆瓦级全人工地下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 53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专精特新等企业发展第2
  • 甘肃发布武威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
  • 省教育考试院部署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
  • 银行业界

    资讯排行

    ad45
    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by2021 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