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闻网--金融行业的财经类权威网站!

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评论>

碳中和是否一定需要某种具有颠覆性的技术

来源:东方财富 作者:柳暮雪 发布时间:2021-10-05 09:40

日前,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在线上拉开帷幕。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国向世界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为相关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创造了大量机遇

在论坛期间举行的经济科技分论坛上,出席嘉宾就上述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就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可能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要用颠覆性的技术,关键是要把传统技术运用得更好

能源系统要实现净零排放和电气化

李俊峰在论坛讨论期间表示,碳中和将会推动多个方面的转型,首先是能源系统要实现净零排放,同时实现电气化根据预测,到2050年前后,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可能超过70%甚至80%,其次,交通也要实现净零排放,交通领域的能源提供也将以电气化取代燃油化

然后是工业系统的净零排放,可以用电的地方尽可能用电,不能用电的难以净零排放的行业,要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冶金行业等。

李俊峰认为,碳中和将会推动新一代科技创新的发展,包括新一代的电力系统,新一代的工业,新一代的交通,新一代的建筑甚至新一代的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否一定需要某种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对此李俊峰表示,对于碳达峰,碳中和这样一个命题来说,其技术创新在很多方面可能不是所谓的颠覆性技术,而是把传统的技术利用得更好

比如说,现在的能源体系并不是把传统的化学能体系全部推翻,而是要充分把它利用起来,当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主导地位的时候,煤电装备也有一定的用处,会作为补充,换句话说,并不是要全部弃用原有的设备。

此外,如果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大量使用框架式建筑,不仅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也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

数字经济发展将减少碳排放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丁一凡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相关材料方面,我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现在的太阳能发电已经占到全球太阳能发电的32%

我们生产的太阳能板占全球的60%以上,太阳能电池也占了全球的50%以上。在丁一凡看来,中国未来的绿色发展将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新型城镇化,从节能,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做了很多设计,使得这种城镇化会更少使用能源,更少使用交通。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能源强度的下降,在制造业领域,这一指标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未来,伴随着数字化生产和电气化生产的推进,我们的碳排放也会持续下降

丁一凡强调,在多个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的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我国有了非常快的发展比如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我们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氢能运用上,我们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发言中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改变我们现时的生活,消费的行为和观念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消费观念,只有低碳,绿色,节俭的生活和消费才是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为此要树立崇尚节俭,拒绝浪费,追求绿色的观念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中国金融新闻网
    mangren
    680

    金融要闻

    精彩公益发声:天猫动物品牌保

  • 四川达古冰川首次发现荒漠猫:护珍稀动物成果显
  • 壹大夫益生菌片好不好
  • 首套百兆瓦级全人工地下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 53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专精特新等企业发展第2
  • 甘肃发布武威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
  • 省教育考试院部署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
  • 银行业界

    资讯排行

    ad45
    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by2021 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