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闻网--金融行业的财经类权威网站!

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金融>

市场需求旺盛“新三样”出口强劲

来源:中国网 作者:柳暮雪 发布时间:2023-08-15 11:29

晶科能源8月14日晚间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6.24亿元,同比增长60.52%;实现归母净利润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TOPCon产品在全球市场供不应求,推动公司整体盈利快速增长。

全球绿色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旺盛带动我国“新三样”出口额持续攀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

出口数据亮眼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福州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福建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表现强劲,其中锂电池出口最为抢眼,同比增长达110.7%。福建省锂电池出口涵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盟、东盟等地区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上海“新三样”产品出口也取得亮眼成绩。上海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市机电产品出口值5895.9亿元,增长22%。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71.8%、189.7%、62.6%。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常务理事张建红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三样”产品出口火热,反映出我国制造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正在成为出口新引擎。

“除了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也进行了大力扶持。例如,对汽车出口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此外,为保障‘新三样’产品稳定高效出口,各地海关创新服务模式,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张建红告诉记者。

广东汽车配套产业链完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自主品牌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广东海关数据,今年上半年,广东汽车出口128.8亿元,增长2.7倍,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7倍。

为助力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组织省内海关开展“点对点”一企一策帮扶,实施“提前申报+抵港直装”,实现货到放行,大幅缩短货物在港时间;发挥中欧班列物流优势,降低通关成本,最大限度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通关便利。

企业订单饱满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形成规模优势,电池、操作系统等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均实现自主可控。”比亚迪有关项目负责人称。

从光伏市场看,随着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装机快速增长刺激光伏组件需求显著提升。

上半年,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536.24亿元,同比增长60.52%;实现归母净利润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晶科能源管理层表示,公司主导的TOPCon产品在全球市场供不应求,凭借产品性能及规模优势,N型产品出货占比快速提升,叠加产品溢价坚挺,公司整体盈利实现快速增长。

晶科能源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终端发电成本下降,有利于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增长。但价格波动加大,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半年,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的业绩同样表现不俗。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0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长344%至400%。阳光电源董秘陆阳表示,公司储能业务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60%。目前,公司订单充足。

此外,记者从晶澳科技方面了解到,上半年晶澳科技出口光伏电池组件达39亿元,同比增长66%。晶澳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进入2023年,晶澳科技光伏电池组件出口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发货量为40GW,2023年有望增长到70GW,其中海外市场份额约占六成。

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已连续6年排名全球第一。近年来,碳酸锂市场价格巨幅波动。为补齐短板,宁德时代探索研发钠离子电池,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开拓新市场。

完善产业布局

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等相关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和38.9%。上半年,清洁电力投资同比增长40.5%,其中光伏发电投资增长84.4%。“新三样”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能不断积聚。

“在技术研发、制造工艺等方面,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晶科能源加快完善海外产业布局,实现全球销售、全球制造和全球投资。公司构建了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在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建立了14个全球化生产基地。”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对记者表示。

钱晶预计,到2023年末,晶科能源的单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75GW、75GW和90GW。同时,晶科能源将积极关注海外一体化产能扩充机会,计划推进越南8GW电池及8GW组件、美国1GW组件等扩产项目。

业内人士预计,“新三样”出口仍会保持良好态势。张建红表示,在绿色低碳成为发展主流的当下,要集中优势打造龙头企业与核心产品,抢占制高点,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在实现量的增长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进一步夯实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中国金融新闻网
    mangren
    680

    金融要闻

    精彩公益发声:天猫动物品牌保

  • 四川达古冰川首次发现荒漠猫:护珍稀动物成果显
  • 壹大夫益生菌片好不好
  • 首套百兆瓦级全人工地下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 53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专精特新等企业发展第2
  • 甘肃发布武威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
  • 省教育考试院部署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
  • 银行业界

    资讯排行

    ad45
    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by2021 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