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新闻网--金融行业的财经类权威网站!

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金融>

马上消费披露首份报告:社会责任先于商业价值

来源:中国网 作者:樊华 发布时间:2021-12-11 22:51

相比消费互联网的零和博弈模式,合作,价值,生态成为产业互联网最不同的底色商业模式重塑后,产业链持续延伸,商业的未来被重新定义,价值增值渐渐与人,环境,社会融为一体,唯业绩,纯商业的价值考量行至末路这是产业互联网的前景与魅力所在

马上消费披露首份报告:社会责任先于商业价值

作为产业互联网的毛细血管,金融的生态连接和社会责任角色更加重要,如何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支点,是当前金融机构迫切解决的难题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展业实践向我们揭示,ESG就是这个难题的答案

ESG成为承载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坐标在ESG理念推向纵深时,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翻滚,碳中和战略方兴未艾,共同富裕连接每一个个体,一些金融机构先知先觉,提前校正转型路径,在商业生态中培育ESG基因

马上消费就是金融业中一个比较明显的ESG正向样本最近几天,马上消费发布了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外展示一个金融ESG先行者是如何从普惠,科技,环境,社会,消保,治理六个方向,把社会责任深度融入日常业务中,提出争取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以及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愿景

科技连接普惠

金融业拥抱ESG,一切都得先从科技说起。

尤其自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上升至国家整体战略后,ESG理念便加速向产业各方渗透,市场主体纷纷把ESG纳入公司发展战略中在金融市场中,银行,券商,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用ESG理念驱动业务发展,打开一条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通路

道路的一头连接着金融机构,一头连接社会责任,而路基就是数字科技金融机构在数字科技推动下向数字金融转型,服务上云,触达延伸,低人工运营这对内可以优化内部治理,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对外则赋能合作伙伴数字化转型,增加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传递社会责任

从ESG理念里的环境,社会,治理三要素关系来看,都需要科技连接,只有数字科技能力充分释放,组织内部才能实现环境,社会与治理三者互通换言之,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ESG得分

根据马上消费的报告,能看到马上消费正是沿着科技驱动业务的战略方向前行,并以数字化为路径反哺社会发展马上消费坚持自主研发,将数字化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申请专利数已经超过490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系统900余套

作为一家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的通用型技术研发能力也比较强例如在误识别率万分之一情况下,马上消费人脸识别技术正确通过率超99.7%,数字声纹识别准确率超99.99%,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借助数字科技能力,马上消费逐渐向平台化和轻资本模式转型,连接更多同业机构,一同服务实体经济,增强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当合理的消费金融需求被满足后,经济社会内循环就会更加畅通

具体来看,马上消费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区块链,云计算五大核心技术,构建包括智能获客,智能风控,智能结算,分布式账户,智能客服,智能路由等N个技术服务能力,打造资产—资金—增信三位一体的创新零售金融开放平台。数字金融作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系统性风险防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开放平台万物适配,快速适配的技术服务能力,马上消费可以形成业务的网络效应,实现用户,场景方,资金方快速链接融入和广泛覆盖,最终搭建起普惠共赢生态数据显示,马上消费开放平台聚合超200家金融机构,200个合作场景,百万级合作商户,服务超1.4亿注册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安全和消费者保护是普惠金融的前提,也是数字科技创新的底线,马上消费通过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严控个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另外在消费者保护环节,马上消费自主研发智能语音实时质检系统,可在线实时对远程呼叫中心坐席与用户交互行为规范性进行质检,智能客服小马机器人弥补非人工阶段客户服务需求,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服务触达田间地头

普惠金融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把金融带到田间地头,可能成为其答案之一

消费金融是消费,金融,科技三重属性兼备的金融业态,服务触达能力优于传统金融机构近十年来,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小额,分散,无抵押的商业模式,为基层市场尤其是县域和乡村地区,打开普惠金融通道

受限于网点匮乏和征信空白,普惠客群以往难以享受到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并且还可能面临一众非持牌机构的盘剥消费金融公司借助AI和线上化能力,延伸服务触角,制定风控模型,推动普惠金融规模化开展

马上消费在报告中也透露了公司通过科技赋能创新,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最被信赖的金融服务商,为有需求的用户群体提供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服务,有效覆盖被传统信贷忽略的普惠群体,定向解决数亿消费信贷不足人群的普惠性贷款难题。。

在自主科技能力建设基础上,马上消费以现金分期,消费分期等多元化产品为依托,不断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将服务延伸至三四线城市和县镇,农村地区,覆盖信用记录缺失,传统金融服务盲区的农村消费群体。

截至2021年10月末,马上消费业务已覆盖北京,广东,四川,江苏,河南,福建等全国31个省,注册用户近1.4亿其中,累计服务县域用户和农村用户分别为3052万人,2494万人,为650多万信用白户建立信用记录

金融机构践行ESG,ESG也在重塑金融机构的业务维度马上消费在提升普惠金融触达能力的同时,发现服务质效成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于是主动把战略由普惠金融向惠普金融转变,真正让利普惠群体

普惠客群较为分散,资质和需求不一,唯有精细化运营手段才能找准风险平衡的支点马上消费的普惠金融业务,形成差异化定位,线上化获客,智能化风控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千人千面个性化精准服务需求,实现了金融服务精准投放例如,马上消费为每个客户构建个性化服务,包括审批,贷后管理,客服服务,不同的客户菜单是不一样的,甚至登录APP的页面也不同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下,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可从普惠金融切入乡村振兴,通过模式创新,数字化赋能等方式,延伸普惠服务边界,降低普惠服务门槛和成本,为农村普惠群体提供便捷,高效,实惠,多元的消费金融服务。

在乡村振兴方面,马上消费发布乡村振兴路线图2.0,涵盖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帮扶,科技助力,消费帮扶,金融知识普及5大行动和建设1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开放平台预计到2025年,马上消费乡村振兴将实现4个100,即联合100家合作机构,撮合1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口帮扶100个乡村,赋能100个产业振兴项目

普惠金融要求金融服务具有独特的深度,广度和温度,这恰与马上消费ESG理念相通,并在数字金融过程中逐一实现。

领跑绿色金融

碳中和背景下,ESG甚至成为一些公司的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开启绿色业务转型金融业的碳中和路径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对内部而言,金融机构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业务线上化,无纸化,智能化,组织架构精简,业务运行低人力投入,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对外部,金融机构可通过绿色金融产品赋能产业向低碳节能转型,同时也可以向同业输出数字科技解决方案,传递科技助力碳减排的效应

从金融机构的碳减排实践来看,马上消费的探索在同业中较为领先马上消费在报告中提到,截至2021年6月末,马上消费已为超1.4亿用户提供全线上无纸化服务,累计减少碳排放53.30万吨,深入践行全流程数字化绿色金融服务

2021年7月,马上消费正式对外发布《碳达峰#8226,碳中和路线图2.0》,内容涵盖绿色化运营,构建低碳文化等方面,向外界展示了践行绿色金融,赋能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并明确碳减排行动方向和目标,争取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

马上消费已实现全线上化服务和 0 物理网点,这种以数据和数字技术驱动的轻资产模式,相当于一种绿色低碳的基础模式,接下来就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打造适宜消费金融发展的绿色模式赵国庆说

具体而言,马上消费的节能减排路线就是金融+科技+碳中和的内外兼备路线根据报告,马上消费打造以自营+开放平台+金融云为核心的数字轻资产模式,在数字科技方面进行全方位研发,研发的绿色科技成果包括23个科技产品,30个科技技术,89篇人工智能专利如在业务中采用分布式系统,实现模块化,组件化运作,应用容器化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用电量

此外,马上消费将自身的技术能力通过开放平台对外输出,与产业各方一同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倡导绿色低碳的企业文化,坚持绿色运营,低碳办公,旨在提升员工低碳意识,还将搭建物资循环企业平台,筹建绿色建筑等

ESG标尺之下,一方面金融机构的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应实现统一,甚至在领先的金融机构中,已经建立起一套基于ESG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金融行业迈入稳定,健康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服务国家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共同富裕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中国金融新闻网
    mangren
    680

    金融要闻

    精彩公益发声:天猫动物品牌保

  • 四川达古冰川首次发现荒漠猫:护珍稀动物成果显
  • 壹大夫益生菌片好不好
  • 首套百兆瓦级全人工地下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 53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专精特新等企业发展第2
  • 甘肃发布武威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
  • 省教育考试院部署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
  • 银行业界

    资讯排行

    ad45
    金融新闻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Copyright by2021 金融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