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新资产管理条例过渡期延长后的最后一年目前距离过渡期结束仅剩4个月,银行理财市场净值化转型已进入冲刺阶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银行理财新的估值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肯定会变大,投资者要做好心理准备此外,为了迎合投资者求稳的心态,银行可能会减少对高波动资产的投资,从而影响产品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会变大
最近几天,市场传来消息,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有所加强据报道,监管部门已要求六大行在今年年底过渡期结束后,不得存续或开发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新型常规开放式理财产品,对于2021年9月1日后新增的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应优先采用市值法,非上市企业股份以外的资产暂不允许采用成本法计价已采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现有资产应在2021年10月底前进行整改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方法改变后,理财产品标的资产估值确实会伴随着市值波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会变大,更像债券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很可能会减少对高波动资产的投资,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
有银行专业人士预测,在新的估值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很可能会主动降低高波动资产的配置比例,操作目标会更接近公募基金的货币产品,但这肯定会影响产品的收益率目前主流货币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在2%到2.4%之间波动,而同类银行的现金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高于这个水平,很多都超过了3%
伪净值产品将受到严格监管
资产管理新规发布后,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变成了像基金一样的净值,但很多投资者仍对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刚性赎回的错觉。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为了迎合市场和投资者,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披着净值的外衣,是伪净值产品目前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性明显较小,甚至没有,主要是对部分资产应用摊余成本法或成本估值进行计算一旦产品的成本定价受到限制,银行理财产品的低波动性可能会受到挑战
根据消息显示,2021年以来,在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期间,监管不仅重点加强了理财业务的存量整改,还对增量净值产品进行了检查日前,一家银行首次因不准确使用净值型理财产品估值方法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款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银行理财估值不规范现象普遍,摊余成本法估值存在被滥用的嫌疑这与资产管理新规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相悖,不利于银行彻底打破刚性赎回摊余成本中估值理财产品规模大幅增加,容易积累风险,不利于银行体系稳定运行根据研究报告,参考公募基金的做法,尽量采用市值法应该是大势所趋
六大银行的净值转型进度存在差异
日前,银行业金融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
具体来看,目前建行存续产品数量最多,达到2326只,净值型产品仅占5.37%净值型产品占比最高的是工行,共有1443只产品,859只净值型产品,占比超过50%这说明六大行的净值转型进度存在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从投资资产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银行理财投资资产规模约为28.66万亿元,其中债券19.29万亿元,非标3.75万亿元,银行存款2.77万亿元,权益1.17万亿元银行理财持有的债券中,利率债1.76万亿,同业存单3.0万亿,银行资本工具约3万亿,其他信用债合计11.5万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银行理财新的估值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肯定会变大,投资者要做好心理准备此外,为了迎合投资者求稳的心态,银行可能会减少对高波动资产的投资,从而影响产品收益率